新闻动态
城市商业
(网点)
商务规划
城市规划
城市风貌
规划和设计
专项规划设计
旅游规划设计
(乡)村镇规划
街道改造
规划设计
城市更新
规划设计
养老地产
规划设计
生态城市
和建筑
本院概况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区域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编制内容说明
城市规划发展方向| 城市商业和网点规划|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环保系统| 旅游规划发展规划
城市信息规划| 城市步行系统设计| (乡)村镇规划| 城市风貌规划和设计| 街道改造设计| 业绩

城市规划

田园馨城
地点:山东莱西
时间:2010.7.14
占地面积:165.5平方公里
区内的规划体现了社会感、安全感、快乐感、舒适感。功能互动,在发展的同时产生聚集联动效应,积极发展对外功能,为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创造条件。 项目规划充分利用区内河湖坡地,绿化植被,打造最适合宜居的生态环境, 创造形象亮点。

浙江宁波北仓区商业网点规划
地点:浙江宁波市北仓区
时间:2009.11
占地面积:585平方公里
为实现北仓商业贸易的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对北仓全区商贸业作出统筹部署,终点实行商贸发展方案,一个商业中心区,三个商业副中心区,中心区四商圈。

浙江宁波北仓区商业网点规划
地点:浙江宁波市北仓区
时间:2009.11
占地面积:585平方公里
为实现北仓商业贸易的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对北仓全区商贸业作出统筹部署,终点实行商贸发展方案,一个商业中心区,三个商业副中心区,中心区四商圈。

浙江宁波北仓区商业网点规划
地点:浙江宁波市北仓区
时间:2009.11
占地面积:585平方公里
为实现北仓商业贸易的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对北仓全区商贸业作出统筹部署,终点实行商贸发展方案,一个商业中心区,三个商业副中心区,中心区四商圈。

浙江宁波北仓区商业网点规划
地点:浙江宁波市北仓区
时间:2009.11
占地面积:585平方公里
为实现北仓商业贸易的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对北仓全区商贸业作出统筹部署,终点实行商贸发展方案,一个商业中心区,三个商业副中心区,中心区四商圈。

互助县总体规划
地点:青海省
时间:2012
规划至远景发展规模
远景中心城区-塘川(绿河谷经济带)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3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远景城市人口控制在23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5.3平方公里;塘川组团控制在7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7.7平方公里。

互助县总体规划
地点:青海省
时间:2012
规划至远景发展规模
远景中心城区-塘川(绿河谷经济带)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3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远景城市人口控制在23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5.3平方公里;塘川组团控制在7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7.7平方公里。

互助县总体规划
地点:青海省
时间:2012
规划至远景发展规模
远景中心城区-塘川(绿河谷经济带)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3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远景城市人口控制在23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5.3平方公里;塘川组团控制在7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7.7平方公里。

互助县总体规划
地点:青海省
时间:2012
规划至远景发展规模
远景中心城区-塘川(绿河谷经济带)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3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远景城市人口控制在23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5.3平方公里;塘川组团控制在7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7.7平方公里。

互助县总体规划
地点:青海省
时间:2012
规划至远景发展规模
远景中心城区-塘川(绿河谷经济带)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3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远景城市人口控制在23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5.3平方公里;塘川组团控制在7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7.7平方公里。

互助县总体规划
地点:青海省
时间:2012
规划至远景发展规模
远景中心城区-塘川(绿河谷经济带)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3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远景城市人口控制在23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5.3平方公里;塘川组团控制在7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7.7平方公里。

山东威海市商业网点规划
时间:2005年

上一页        下一页
 



城市步行系统设计

在全方位推广环保节能等趋势下,城市环保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是不可或缺甚至重中之重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规划恰恰被忽略 ……

 

步行系统

步行的城市,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舒适、优美的出行环境。这也有助于建设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 “ 宜居城市 ” 。

项目从关注市民的步行生活需求入手,对深圳经济特区步行系统现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现状调研与问卷调查工作。并以调研为基础充分分析了特区步行生活的特点,总结了现状步行系统的优势与问题。

宏观层面规划、基本分区、重要步行通廊、结点规划、指引示例、城市家具配套。

 

公共空间系统规划

绿色空间、广场文化空间、运动空间、商业空间、休闲娱乐空间

1. 关于城市公共空间

1.1 定义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 , 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 , 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 , 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 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

1.2 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的舞台,是城市的客厅,是供城市呼吸的肺,它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色彩,它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它让人们逃离了都市的喧嚣。

2. 城市公共空间现存的一些问题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兼顾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重视与喜爱。因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与具有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完美结合所创造出的公共空间景观 , 不仅能够使市民身心得到放松 , 而且能够陶冶市民的性情 , 净化他们的心灵 , 使市民素质得到提高 , 使城市形象得到提升。

然而 , 在目前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 存在许多盲目的景观规划设计。

2.1 传统景观消失 , 文化遗产、古迹遭到破坏 , 城市失去特色

二十世纪后半叶 ,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 ,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 , 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看到成就的同时 , 也令人遗憾地看到城市传统景观及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事件频繁发生。

某些城市为了扩路 , 而砍去街道两侧百年古树 ; 传统民宅被成片拆除 , 取而代之的是毫无生机的方盒子建筑楼群 ; 新建的城市环境、街道、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只有千篇一律的面孔。

2.2 “大树进城”、“草坪热”

植树绿化需要较长的过程 , 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 , 但是现在的许多城市为了使城市景观环境速成 , 增加环境景观的“历史文化感” , 通常的作法就是从外地或国外直接进口百年老树、名贵植物 , 建成“百年古树一条街”或“名贵花卉一条街” , 似乎一夜之间就能形成美丽的城市环境景观 , 忽视植物的生长规律及特性 , 结果只能变成死树一条街 , 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

草坪热在一段时期内“风行”南北 , 许多城市不顾气候差异及水资源缺乏的现状 , 在绿地设计上盲目追求大面积草坪 , “开阔”绿色视野。不否认绿色草坪对环境景观的美化作用 , 但是 , 草坪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 需要大笔维护费用 , 尤其在北方缺水的城市 , 草坪又有冬季的枯黄期 , 就更不适合大面积种植草坪。而且草坪的调温吸热效果并不显著 , 一棵大树昼夜调温效果相当于五、六台空调机的作用 , 这是草坪所不能达到的。在夏季酷热的阳光下 , 市民对草坪的使用率又是非常低的。

2.3 欧式化 , 模仿风

现在许多城市广场、市政府广场、街心花园等公共景观空间 , 大量充斥着罗马廊柱、欧式建筑。许多正在建造的住宅小区 , 在广告语中喜欢打出“欧式典雅花园”、“地中海风情”的时髦语言 , 甚至宣传要将某地建成东方的“枫丹白露” , 营造“法国的塞纳河”等等。欧式广场、喷泉、拱廊、罗马柱等挤满了住宅区公共空间 , 似乎只有沾上欧式风格 , 才能提升环境景观品味。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 , 出现一些欧式风格的设计无可厚非 , 一些新风格、不同国家民族特色的景观可以使市民产生新奇感 , 可以丰富环境景观式样 , 但是 , 出现潮流般的模仿 , 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健康发展有害无益。

3. 对存在的问题的根本性剖析

当人们用近现代科学来分析客观世界的同时,现代人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和参与意识。

4. 新时代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重新定位

随着中国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显著提高 , 城市公共空间 ( 城市广场、公园、街道、居住区等 ) 已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 , 它们已成为市民休闲纳凉、沟通交往、散步闲谈、修身养性的场所,近代的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已变得多样化起来,集聚会、休闲、锻炼、娱乐等于一体,公共开放空间形式也不受功能和目的的制约,是一种更加民主和开放的空间,形式日趋多样化,广场、商业街、街边绿地、小游园等等都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典型例子。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 , 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要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趣味。

5. 从新的角度看待公共空间的设计(场所理论及一些相关理论)

现代城市、建筑超时空的纯粹空间脱离了城市的环境、历史和文化背景 , 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丧失基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 要重新建立这种人文品质 , 必须摒弃大尺度设计的空洞 , 重视具体的有特色的场所的营造。现代场所理论认为 , 场所是由具体的实在物质、形状、肌理、色彩构成的 ,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环境的特色 ( C·诺伯格 - 舒尔茨 ,1976) 。任何场所的营造都应该充分考虑所在城市的环境与功能联系。在城市环境中 , 不同地区、时代有着不同的界定街道、广场、园林、院落等基本城市元素边界的语言 , 正是这些语言的组织使不同的场所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品质。城市不同场所类型在城市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的组织下形成城市可识别的整体环境特色。

场所理论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可以很好地指导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公共开放空间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公共空间与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 , 加强多用途、多层次的绿化开放空间体系的建设,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爱好和收入的居民在不同时间的不同需求。例如,北京利用城市各种现有空地搞的全民健身场所的建设就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 它既为居民提供了兼容性很强的活动场所 , 又大大提高了城市开放空间的使用效率。

此外,现象学的规划设计途径(“城市印象”途径和“场所精神途径”)强调直接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找回失去的场所的整体和实在性,找回失去的归属和认同感,使生活重新具有意义。以综合及交叉为特征的现代系统科学(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在人们认识和寻找“场所精神”的努力中也发挥了科学的作用。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自然过程的系统的分析,达到人地关系的最适状态。

6. 具体的几点做法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 人类动机理论 中提出的人类的五种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我认为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在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更高级的需求,我们需要创造具有场所精神、有特色、有文化内涵的人性化公共空间。

6.1 “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

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与设计中 , 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 , 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 ,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

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比如,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 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布局设计中 , 要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的行为心理特点 , 还要充分考虑到老人及残疾人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 , 落实在休息区、座椅尺度、专用人行道、坡道、盲文标识、专用公厕等细部设施的规划设计中 , 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游憩场所。

6.2 体现文化景观的原则

建设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人文属性极其重要。文化是一个空间的精神内涵所在,仅仅有形式和功能是不够的,内涵才是一个作品的灵魂,有内涵的作品能使其所在的公共开放空间成为吸引人的好去处,寓教于娱乐是人们历来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灿烂,任何带有人文主题的公共开放空间总是耐人寻味、使人流连忘返的,是沉思冥想的好场所。

能够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表现在景观意象中 , 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在公共空间景观规划中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 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标志特征 , 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城市传统景观、名胜古迹是这个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优秀的民族文化长期沉积的形式反映 , 对于研究该城市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可以巧妙地将文物古迹设计其中 , 合理布局 , 在不影响城市建设的情况下 , 尽量保护文物古迹免遭破坏。例如北京有重点保护文物古迹 46 处 , 已与公园景观结合的就有 16 处 , 这些文物古迹已成为环境景观的重要部分 , 即保护了文化遗产又使景观设计富有文化内涵。青岛、大连以海滨广场为景观特色 ; 苏州、杭州以传统园林为景观特色 ; 西安以古树遮日为街道特色 ; 深圳以宽敞、优美的深南大道绿色景观形成特色等等。

6.3 用绿化创造高档次的公共生态空间

植树、种草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 , 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空气湿度、防风减尘、吸纳有害气体、减弱噪声等作用 ; 城市增加绿化覆盖面积 , 减少裸露地面又是排除热岛效应或温室效应的有力措施。绿色植物也是丰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要方法。城市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种组成的生态循环链效应 , 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创造宜人、生态的绿色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此外,在植物绿化时 , 还可以当地的市树、市花为主要绿化植物 , 使市民产生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级的人类需求。

景观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区域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编制内容说明
城市规划发展方向| 城市商业和网点规划|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环保系统| 旅游规划发展规划
城市信息规划| 城市步行系统设计| (乡)村镇规划| 城市风貌规划和设计| 街道改造设计| 业绩

 

协作单位
中规人居城镇规划发展中心
国际有机城市环境联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
中城国合(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设计院(工程规划设计所协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设计院(建筑设计所协作)
中国城市商业网点联合会
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
华优建筑设计院
Fucina 意大利福秦国际艺术中心
韩国仁荷大学hAUs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hAus hub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tudies OIX FACTOR

  Add.: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路4号院7号楼 4层 Post: 100102
Add.:No.4 WangJingnLu Buliding7,4th floor,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100102, R.P.China.
Tel:(010) 56101820
Fax:(010) 64741358
mob
ile phone: 13801296278 周一 - 周五 9:30 - 18:30
Email:bjccca@126.com
http://www.bjcc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