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策划
建筑的本质是问题的解决的空间载体,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思考应将问题解决方案作为建筑设计的实际价值。
要做什么( what )、为什么做( why )、何时进行( when )、谁来承担( who )、建在何地何处( where )、如何进行( how )。
问题是建设效益欠佳,浪费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建设前期工作重视不足,重大决策缺乏充分的科学论证。其中仓促上马,急于求成固然是重要原因,而基本建设程序不完善、不科学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开始在投资活动中引入了可行性研究、咨询评估机制,使有限的投资能用在刀刃上,为投资决策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当然,由于处于起始阶段,有的“可行性研究”流行形势,有的论据不足(如大量的重复建设,都是以过高的市场预测为依据),有的只重视近期的经济效益、盈亏分析,而忽视了长期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对建筑业来说,现行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其服务对象主要还是投资者,工作主题是经济师,其研究更多地适用于工业、交通、大型商业等建设项目,对社会及环境影响较大的民用、居住、公共建筑并不很适合,对建筑设计的指导性与可依据性作用不是太大。
现行的可行性研究基本上完成于立顶之前,是为立顶服务的,在规划立项之后到进行建筑设计之前仍有一个相当大的“空当”,即对制定设计任务书方面的工作还缺乏必要的、全面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研究。目前建筑设计人员所能获得的有依据性的设计文件,包括项目立项时由规划部门所批得规划设计条件,与由业主投资者所拟制的设计任务书,建筑师只能按此两个文件,凭自己的工程经验设计。因此,设计任务书如果制定得不合理、不科学,建筑设计也就跟着不合理、不科学了。目前,有不少建设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使用效果均不尽人意,究其失误原因,还在于设计任务书本身就定得不合理、不科学。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之间、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之间是指导性相关关系,其指导的相关承受者正是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其中,城市规划对建筑策划的相关性及建筑策划对建筑设计的相关性正是本书提出的建筑策划概念的原发点。
建筑师的只能范围在这里大大的拓展了。建筑师可以通过建筑策划环节与城市规划师相沟通,将规划思想程序化、逻辑化、格式化、数字化地展现出来,从而建立设计工作的科学依据。建筑师这种职能的拓展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建筑师向往已久的。
建筑策划的程序
1.目标的确定。这是根据总体规划立项,明确项目的用途、使用目的,确定项目的性质,规定项目的规模(层数、面积、容积率等一次、二次、三次元的数量设定)。
2. 外部条件的调查。这是查阅项目的有关各项立法、法规与规范上的制约条件,调查项目的社会人文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投机环境、技术环境、人口构成、文化构成、生活方式等 ; 还包括地理、地质、地形、水源、能源、气候、日照等自然物质环境以及城市各项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地段开口、允许容积率、建筑限高、覆盖率和绿地面积指标等城市规划所规定的建设条件。
3. 内部条件的调查。这是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使用方式、设备系统的状态条件等进行调查,确定项目与规模相适应的预算、与用途相适应的性格以及与施工条件相适应的结构形式等.
4. 空间构想。又称为“软构想”,它是对总项目的各个分项目进行规定,草拟空间功能的目录( list )——任务书,确定各空间面积的大小,对总平面布局、分区朝向、绿化率、建筑密度等进行构想,并制定各空间的具体要求,此外对平、立、剖、风格特征等进行构想,确定设计要求。同时对空间的成长、感观环境等进行预测,从而导入空间形式并以此为前提环境对构想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反馈修正最初的设计任务书。
5.技术构想。又成为“硬构想”,它要是对项目的建筑材料、构造方式、施工技术手段、设备标准等进行策划,研究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中各技术环节的条件和特征,协调与其他技术部门的关系,为项目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6. 经济策划。根据软构想与硬构想委托经济师草拟出分项投资估算,计算一次性投资的总额,并根据现有的数据参考相关建筑,估算项目建成后运营费用以及土地使用费用等项可能的增值,计算项目的损益及可能的回报率,作出宏观的经济预测。经济预测将反过来修正软构想和硬构想。一般较小的项目可能无需这一环节,但大项目特别是商业性生产性项目其经济策划往往成为决策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