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规划
(一)规划对象
(二)规划内容
1 文化性格的由来
2 文化性格的作用
3 文化性格的确定
(三)城市文化的结构、形态和布局
1 、结构
2 、产业形态
3 、产业布局
(四)城市文化规划的其它内容
文化艺术区:
任何一个地方要有活力,活力之一还是文化这一块。真正的文化是有生命的,并且不断的生长。
文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人。798刚开始有很多画家在那儿生活,大家之间有很多交流。现在的798,其实生活在那儿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就没有人了,就是没有人气了,这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打造艺术氛围一定要有人,要有人,既然要打造艺术村,就一定要有艺术家在这里生活,要有这种气氛。新的艺术区要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一个艺术区不一定局限在画家的艺术区。我的想法,将来的规划当中,要融合所有的艺术在里面。因为除了画家,还有许多其它的艺术家。
在欧洲的艺术区,会看到到了晚上,甚至到周末,沿路有很多艺人,不管是画画的,表演的、跳舞的,还是玩音乐,写作的等等。巴塞罗那有一条街特别有名,很多有艺术家生活在那里,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人,非常丰富,这就使艺术氛围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到了周末都在那儿表演,而且那里的政府还会经常鼓励艺术家甚至很多市民玩通宵,创造很多条件。我觉得真正的艺术区就应该吸引艺术家在这里生活,让艺术家在这里进行交流。就是这样。所以我觉得现在艺术区就是要鼓励所有类型的艺术家在这里生活。
艺术区的发展不要只局限于画家,要让各种艺术家之间有很多交流,再鼓励其他的艺术家,当然比如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工作可以和交流开放的场所分开。比如画家创作的时候需要很安静的地方,但是还有很多艺术家,不管是知名的艺术家还是年轻艺术家,对于各种艺术来说需要一个能够接受各种文化的机会,必须有个地方让这些艺术家生活在一起。包括搞摇滚的、搞音乐的、搞演出的、搞表演的。现在有很多有梦想的人,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地方去做艺术呢?
我们就是要创造这样一个氛围,就是我的想法。我想将来创造的空间,要给真正的所有的艺术家一个空间,而且艺术区也不应止局限在国内的艺术家,应该是更具包容性的,能够吸引更多的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这里生活和交流。就显今天的宋庄一样,西班牙和法国的艺术家已经生活在这里,世界的艺术家融入到了这个氛围之中。
什么是艺术氛围?一定要有人在这里交流。像798,将来会发展成为一个商业的展示中心,它具备这个条件,但是它不具备真正的像艺术区这样这种生活、文化交流的氛围,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区。
中国北方有个很好的艺术区就是宋庄,如果说第二个真正艺术区,一定是在成都,因为成都的生活,成都的氛围,那种慵懒舒适的生活氛围,精致的生活品味,对于重庆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整体与沿海的某些大城市的浓厚的商业味道迥然不同。
文化商业区:
现在有很多文化商业区,上来就先做规划,上来先做交通组织,先做路,先做很多建筑的东西,我想说的是不要盲目先做这些东西,要先想好了将来怎么去发展,定位在哪儿,打算怎么做,再往下去实现。
有定位、有目标才会更明确。一定要把这个想透了,想深一点,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东西去做这个。其实在国外有很多艺术区,巴黎的、纽约的等等。
城市发展得太快,容易失去自己的文化特色,导致所有的城市千篇一律。我们既要懂规划,又要懂商业,还要懂历史和文化。
很多商业街规划设计的失败,就是因为从规划或建筑的角度考虑问题多,而较少考虑经济的规律和文化底蕴。我觉得做任何地方,都应该把本地特色做足。我的感觉,因为现代化很快,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千篇一律,就是因为做得太匆忙了。很多人没有时间去把本地精髓的东西、历史的东西、文化的东西研究得很透,就匆匆地去做。这是现在中国很多城市搞建设最大的问题,没有人想到文化层面上的东西,光想着GDP,如何去开发房地产等等,忽略了很多文化的东西。
比如麒麟湾商街项目, 在这条商街中,我设计了许多不同的变化,让每一个门脸都有区别,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关键,不会枯燥无味。门脸其实里头都是通着的,但从外面看很有个性,每一个门脸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是相对现代一点的,有的是传统风格的,所以走在里面给人的感觉风格不一样。其实每个地方都要有不同的个性,都有要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要做得很特别。
再比如,北京前门的大栅栏,想法挺好的,一个一个小门脸儿,规划设计可能想得更多的是怎么做好消防、交通组织、人流疏散,建筑外观,但是如果从更深层次的去分析透前门地区甚至南城的商业前景。如果在规划的时候,就会把很多更好地东西融合进去。
我想说的是两个概念,一个是整合规划,一个是文化区的大规划。
如果在设计之前,先不要设计,先要想,这块地方怎么做要先定位好,因为又是文化又是商业。不是纯设计,你要先把建筑设计,规划放在旁边。你先要想将来的定位是什么,概念是什么,亮点是什么。比如说前门,它的风格肯定是老北京,老北京有很多东西,比如说过去有那种茶楼、说相声的地方。老北京的餐厅,以前的戏楼,可以演戏的,像前门以前比较有名的,以及各种老字号,有很多东西,包括打把式,卖艺的,还有一个就是四合院的文化等等这都是当时的文化。还有八大胡同,虽然八大胡同以前都是妓院,但不管怎么样,它都是当年的文化。比如有一个文化的博物馆,旁边有戏楼,也可以有餐厅,还可以让人住,去享受四合院的生活,有很多四合院概念的适合大众消费的旅店,那么感受到的就不是单纯的消费,而是去感受一种文化。如果在规划的时候把这些都融合在一起,再去规划概念就完全不一样了。深层次地考虑,可以各种人都能在这里驻足,去感受“老北京的文化”,这样才能保留大栅栏的生机,我说这就是文化商业区整合规划的精髓。
那么所谓的大规划,精髓是一个大字,也就是说这里所强调的规划不是一条街,而是一个区,整片地考虑,把很多需要考虑的空间容纳进去。我们有时候在设计一个项目的时候往往因为一个题目而掉进一个误区,比如说某某商业街改造,决策者会去考虑一条街或者局限在设计某个建筑上,而忽略这条街周边区域甚至整个城市多带来的效应,而恰恰是这些街的“后边”才是支撑这条街的重要条件和因素,而如果忽略了区的规划往往使得商业街的规划失去很多重要的条件。
链接:
城市概念
城市设计
城市商业
城市文化
城市景观
城市旅游 |
|